《臨床心血管病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主辦,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學術性期刊。連續(xù)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入選我國高質(zhì)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心血管病學類T3級期刊,為第七屆湖北十大名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等國內(nèi)外重要數(shù)據(jù)庫收錄。
1欄目設置
本刊以臨床為主,以廣大的心血管醫(yī)師為主要讀者對象,重點報道心血管領域先進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jīng)驗,辟有指南與共識、述評、專家論壇、臨床研究、研究報告、綜述、流行病學、技術與方法、經(jīng)驗與教訓及病例報告等多個欄目。
2文稿要求
2.1醫(yī)學倫理問題及知情同意
須遵循醫(yī)學倫理基本原則。論文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時,作者應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的委員會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并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批準文號著錄于論文中)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2.2 基金項目
論文所涉及課題如為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應在文章首頁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其編號。多項基金應依次列出,并附基金項目證明復印件。
2.3 作者署名
作者必須同時滿足國際醫(y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規(guī)定的以下4條標準: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與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nèi)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fā)表者。④除了負責本人的研究貢獻外,同意對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誠信問題負責者。未滿足全部4條標準者應該在文后致謝。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指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jīng)費、設計;對選題的先進性、首創(chuàng)性、實驗設計和方法的合理性、結論的可信性、嚴謹性等負首要責任。作者中如有外籍人員,應附外籍作者親筆簽名同意在該刊發(fā)表的函件。作者排序原則上以貢獻大小為先后排序,由論文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則上不得變更。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其右上角標以阿拉伯序號,同時在相對應的工作單位前上標以相同序號,工作單位標注到科室。
2.4 作者單位署名
作者單位通常是指作者隸屬的行政機構名稱或完成該項研究工作的單位。如作者隸屬的行政機構與完成課題選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研究工作和提供研究條件的機構不一致時,則以提供研究條件和完成研究工作的機構為作者第一單位;如果不能作為第一單位,則需提供現(xiàn)單位和資料來源單位的介紹信和論文授權書。
2.5 文題
文題力求簡明、醒目,用詞應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一般使用充分反映文章主題內(nèi)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不使用標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文題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盡量不出現(xiàn)結構式和數(shù)學式等,也不宜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
2.6 摘要
所有論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全部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的每個字母均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名連寫)及工作單位、工作單位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論著的摘要內(nèi)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與結論(Conclusion)四個部分,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病例報告等短篇以及綜述僅提供指示性摘要:病例報告的摘要只需簡要寫出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包括影像學)及診斷即可;綜述的摘要應簡要寫出該綜述的目的(界定研究范圍、確定研究對象)和結論(文獻檢索、分析和綜合后所得出的結論及應用范圍和價值,包括該綜述所納入研究的局限性和對綜述本身的局限性進行討論,以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7 關鍵詞
每篇文章均需標引2~5個關鍵詞,按照反映主題的重要性排序,表達核心主題因素的關鍵詞排在前面,表達非核心主題因素的關鍵詞排在后面,各詞之間用分號“;”隔開。盡可能選用《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上的主題詞,中譯名按《漢語主題詞表》及《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或最新版本《英漢醫(yī)學詞匯》標示。不得使用縮略語作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應在數(shù)目、概念、排序上保持一致。
2.8 內(nèi)容要求
2.8.1 述評述評是對某一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方向進行歸納和評價,其觀點應反映學術界主流趨勢。一般由編輯部約請該領域內(nèi)知名專家撰寫。
2.8.2 論著(包括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研究報告)論著類論文應具有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和實用性,資料真實、數(shù)據(jù)準確、論點明確、層次清晰。 ①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jù)、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并突出該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只引用切題的參考文獻,無須進行文獻綜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或結論,一般不超過250字。②資料與方法:描述研究對象(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其基本情況,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a.研究對象為患者,需注明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例數(shù)、性別、年齡、藥物劑量、用藥途徑、療程等一般情況。b.個人創(chuàng)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jié),以備他人重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方法的出處,無須展開描述。c.說明統(tǒng)計學方法及其選擇依據(jù)。③結果:按邏輯順序在正文、表格和圖中表達所得結果;對陽性和陰性結果都應該進行描述;不要在正文中重復圖表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僅需強調(diào)或概述最重要的觀察結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結局指標都應提供數(shù)據(jù);結果的敘述應實事求是,客觀真切,合乎邏輯,層次分明,不應與討論內(nèi)容混淆。④討論:著重討論研究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及從中得出的結論,包括發(fā)現(xiàn)的意義及其限度,及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的意見或待解決的問題;應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lián)系,并將本研究的結論與目的相關聯(lián);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結果部分詳述過的數(shù)據(jù)或資料;避免在論據(jù)不足時妄下斷言和結論。
2.8.3 綜述綜述是對某一領域內(nèi)某一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可結合作者的研究結果和觀點進行客觀歸納和陳述。應選擇目前研究進展較快的主題,盡量選擇5年以內(nèi)的文獻進行綜述。
2.8.4 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應選擇診治過程有特殊之處,能夠為臨床診治同類病例提供啟示的病例。病例資料應詳盡,包括主訴、現(xiàn)病史、既往史、體檢、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治療方式、病理學檢查、預后等。討論部分應結合病例的診治特點進行簡要點評,避免進行文獻綜述。
2.9 醫(yī)學名詞
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y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nèi)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尚未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以及原詞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者,若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寫出全稱,在圓括號內(nèi)寫出縮略語;若為英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時寫出中文全稱,在圓括號內(nèi)寫出英文全稱和英文縮略語。臨床醫(yī)師比較熟悉的常用詞匯在正文中首次出現(xiàn)時給出中文全稱和英文縮略語即可,不用給出英文全稱,再次出現(xiàn)時直接使用縮略語。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宜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論文的可讀性。
2.10 計量單位
執(zhí)行GB 3100~3102—1993 《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所有部分)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guī)定及其書寫規(guī)則,具體執(zhí)行可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年出版)。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shù)冪的形式表示,且斜線和負數(shù)冪不可混用,如ng/kg/d應采用ng·kg-1·d-1或ng/(kg·d)的形式,但不可采用ng/kg·d-1的形式。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nèi)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2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注明mmHg或cmH2O與kPa的換算系數(shù)(1 mmHg=0.133 kPa,1 cmH2O=0.098 kPa)。在描述離心時應使用重力加速度(×g)表示,如用r/min表示,則應注出半徑。
2.11 統(tǒng)計學方法
詳細描述統(tǒng)計學方法,提供并說明所使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及版本;按GB/T 33581—2009《統(tǒng)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統(tǒng)計學符號一律采用斜體。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況下,一般選用P>0.05、P<0.05、P<0.01三種表達方式,無須再細分為P<0.001或P<0.000 1。
2.12 圖表
圖表應分別按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且在正文中有標示。圖表中的術語、數(shù)值、符號等應與正文以及同一文本中其他圖表中的表述一致。表格建議采用三線表,避免使用豎線,表內(nèi)數(shù)據(jù)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shù)一致;表身中單元格內(nèi)“空白”代表未測、無此項或不適用,“—”或“…”代表未發(fā)現(xiàn)、無法獲得,“0”代表實測結果為零。圖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shù);實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應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標度。引用他人的插圖應獲得著作權人的書面許可并注明來源。
2.13 數(shù)字
執(zhí)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shù)、計量均用阿拉伯數(shù)字。附帶長度單位的數(shù)值相乘,每個數(shù)值后單位不能省略,應按下列方式書寫:50 cm×80 cm×100 cm。
2.14 參考文獻
執(zhí)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參考文獻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且為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章,應注重權威性和時效性,以近3年為宜。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位全部著錄;超過3位只著錄前3位,后加“,等”或“,et al”(西文)等字樣。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作者“姓”全部著錄,“名”可縮寫為首字母。
示例如下:
[期刊]
孟利民,谷國強.慢性冠狀動脈完全閉塞病變介入治療并發(fā)癥風險評估進展[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21,37(11):979-982.
Hwang MH,Meadows WR,Palac RT,et al.Progression of na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t 10 years: insights from a randomized study of medical versus surgical therapy for angina[J]JACC,1990,16(5):1066-1070.
[專著]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88894.
Barnes L,Eveson JW,Reichart P,et,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rs[M].Lyon:IARCS Press,2005:140-143.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趙一馨,張立紅.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診斷性治療[M]//李進讓,肖水芳.咽喉反流性疾病.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9:51-53.
Phillipa SJ,Whisnant JP.Hypertension and stroke[M]//Laragh JH,Brenner BM,eds.Hypertension:pathophys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2nd ed.New York:Raven Press,1995:465-478.
3 投稿要求
登陸投稿審稿系統(tǒng)(http://www.whuhzzs.com)進行注冊(請將姓名、單位、郵政編碼、E-mail地址和電話等信息填寫完整,已注冊過的作者不要重復注冊),注冊完畢點擊“登錄”進行網(wǎng)上投稿,并同時上傳倫理審批證明、基金項目證明文件(如文中涉及)和《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雜志社論文介紹信》(進入“作者投稿系統(tǒng)”下載并加蓋公章后上傳,不必填寫稿件編號)。投稿成功后,作者會收到包含稿件編號的收稿回執(zhí)。作者可在網(wǎng)上查詢稿件處理情況,如欲投他刊,請與本刊聯(lián)系(電話:027-85726342-8806,E-mail: lcxxgbzz@whuh.com)。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jié),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2個月未修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來稿一經(jīng)接受刊登,須全體作者親筆簽署《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雜志社論文授權書》,連同《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雜志社論文介紹信》一并寄至本刊編輯部,論文的專有使用權即歸《臨床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所有;《臨床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APP終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論文,未經(jīng)《臨床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zhuǎn)載他處。稿件刊登后贈送當期雜志2冊。
聯(lián)系方式
-
官網(wǎng)地址:www.whuhzzs.com
- 投稿郵箱:lcxxgbzz@whuh.com
- 聯(lián)系電話:(027)85726342-8806
- 雜志社地址:湖北省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臨床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
臨床心血管病數(shù)據(jù)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shù)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shù)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shù)占該刊總被引次數(shù)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yè)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nèi)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shù):在給定的時間內(nèi),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熱門評論
井*** :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審稿流程算正常,2個多月就回來結果了,兩個審稿人都給了大修,提了意見也非常專業(yè),編輯給了一個月修改時間,在截止時間的前一天返回去的,二審花了20來天,審稿意見到編輯手里,然后4天后收到接收消息。整體速度感覺還行。雜志還是很不錯的。
2024-03-16 06:58:49
仲長*** :
外審專家也很負責,給出的意見很中肯,專家很認真負責,每點都幫你挑出來給你怎么修改的提示,修改了2.3次后被錄用。推薦大家在投稿網(wǎng)來投稿,很不錯的。
2023-05-02 23:55:21
公冶*** :
評審較認真,細節(jié)問題也很關注,意見也比較實際,感覺流程很正規(guī)。外校投稿的,貌似沒有歧視。
2023-01-18 01:25:08
溫*** :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審稿周期基本是滿3個月,而且比較嚴格。畢竟是很不錯的期刊,專家給的意見也挺中肯,注重文章觀點有創(chuàng)新,。基本上不會提什么大的問題,簡單解釋一下就OK。從通知到見刊大概是5、6個月的時間,算比較快的了,等待見刊!
2022-04-09 01:00:39
游*** :
第一次在投稿網(wǎng)訂雜志,看看大家的評價蠻好的,按照客服的提示可以查詢到訂單的處理狀態(tài)現(xiàn)已經(jīng)收到雜志,果然不負我的一片信任,不管是包裝還是紙張的質(zhì)量都是絕對的的上層,書的知識內(nèi)容更不用說了,對我們這些的人來說真的是篇篇有益啊,踴躍訂購吧。
2022-03-24 13:06:48
司空*** :
審稿速度很快,4月23日投稿,6月19日錄用,期間修改了兩次,提的修改意見很中肯,編輯部老師的態(tài)度也特別好。總體感覺該雜志很不錯!感覺還是很容易錄用的。值得推薦!
2021-09-28 11:01:10
鐘*** :
這個網(wǎng)站的包裝一直都值得表揚,總體給個贊。都說這這個網(wǎng)站的書都是經(jīng)典,第一次接觸,就當是啟蒙書吧。不過第一次看這些學術性的作品肯定看不懂,不過要是那么容易理解,這雜志的魅力就打折扣了吧。
2021-02-18 23:05:24
歐陽*** :
編輯態(tài)度特別好,認真負責,辦事效率特別高。
2020-12-20 16:13:15
子書*** :
臨床心血管病自創(chuàng)刊以來,曾先后獲得河南省高校優(yōu)秀學報獎、全國建設系統(tǒng)高校優(yōu)秀學報獎等榮譽。里面的文章都很實用,我也學習到很多,雜志一如既往的好,搞活動的時候買的,價格太實惠了。
2020-12-17 12:45:03
孟*** :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編輯人非常好,回復非常快,周四中午投稿的,第三周五下午收到錄用通知,15天就錄用,為臨床心血管病審稿速度點贊!下次有好的稿件還來這里投稿!
2020-09-21 1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