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科技投稿要求
2024-11-9 10:30:00
內蒙古農業科技雜志投稿須知:內蒙古農業科技征稿簡約《內蒙古農業科技》是內蒙古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農學會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多年來,本刊將科研單位的學術優勢作為辦刊優勢,使刊物質量逐年提升,在國內同類期刊中享有較高的聲譽,被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獎",連續兩屆獲"華北地區優秀期刊獎",內蒙古"十佳期刊","內蒙古科學技術情報成果一等獎";并被指定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為了進一步提高期刊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現將本刊對來稿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簡列于下,敬請廣大作者參照執行。1來稿務求論點鮮明,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內容科學、先進、實用,具有創新性。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2研究報告類文章,請按標題(不超過20個字為宜)、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地名、郵編、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正文、參考文獻的順序撰寫。全文以不超過3000字為宜。請附英文摘要、關鍵詞及作者單位的英譯名。并在文章首頁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其編號、第1作者簡介(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主要從事工作或研究方向)。實用技術、信息類文章,務求新穎、實用,可操作性強。文字通俗、簡練,一般在1500字以內。同時注意時效性和地域性。3來稿請作者盡可能自行打印并附軟盤或發電子郵件。若為手抄稿,要求字跡清晰。4文章標題層次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中間用圓點隔開,如:"1"、"1.1"、"1.1.1"等。5對文中引用文獻需注明文獻來源。參考文獻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列于文后,參考文獻的作者列出前3位,超過3人時,第3作者后加"等"字;不同文獻分別冠以相應的標識碼、如期刊為"J",著作為"M",論文集為"C'。不同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①期刊:作者.題名[JL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頁次.如:李巧絲,劉芹軒,高宗仁,等.棉田玉米琪的發生為害及分布型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0,150(1):63-66.②專著: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次.如:范濂.農業試驗統計方法[則,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301-309.③論文集中的文獻;作者.題名[A],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次.如吳玉光,王美菊.不同濃度稀土溶液對小麥種子發芽率的影響[A]。付榮.土壤肥料研究論文集[C].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33-35.6文中圖、表力求少而精,隨文排放在適當的位置。線條圖要求線條清晰,標注完整,圖上的標注一律用打印字。表格一律用三線表。7文中計量單位按法定計量單位書寫。如土地面積單位"畝"應改用公頃(hm2,1公頃=15畝)或平方米(m2,1畝=667m2);時間單位"天、小時、分鐘、秒",分別用"d、h、min、s"表示;"壓強"的單位毫米采柱(mmHg)己廢除,應換算為"帕(Pa)";"ppm"應用10-6或"mg/kg"表示。8請勿一稿兩投,自留底稿,本部恕不退稿。若3個月內未收到本刊編輯部的錄用通知或退修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采用稿酌收版面費,并付給相應的稿酬。9來稿文責自負。為了達到編輯部出版的要求,本刊編輯部對稿件有修改權和刪增權。本刊已入編。《中國學末期刊(光盤版)》和"萬方數據一一數字化期刊群",稿件一經采用,將同時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收錄,作者如不同意收錄,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編輯部將做適當處理,否則將視為同意。10內蒙古農業科技來稿請附聯系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