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程學報投稿要求
2024-11-9 10:30:00
《農業工程學報》投稿須知
本刊特別聲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論文反映的信息及學術成果須為作者原創、未公開發表過的論文。稿件一經被本刊錄用,將隨本刊在相關網絡媒體傳播,并在紙質期刊發表時一次性支付稿酬。如作者對此有異議,請在投稿時向編輯部聲明。
為進一步提高《農業工程學報》編輯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并適應期刊國際化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結合本刊的具體情況,對來稿作如下要求,希望廣大作者給予支持。
1 題 名
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于選擇關鍵詞。文獻標識碼為A、B、C的文章應有相應的英文題名,英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
2 作者及工作單位
(1)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名連寫,姓、名均不能縮寫。
(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分隔,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
(3)作者的工作單位,均應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之間應以逗號“,”分隔,整個數據項用圓括號“()”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序號,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分隔。作者工作單位的英譯文還應在郵編之后加“,China”。例:
吳秋明1,繳錫云2※,潘 渝3,何生榮1
(1.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南京 210012; 2.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 210098; 3. 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烏魯木齊 830049)
Wu Qiuming1, Jiao Xiyun2※, Pan Yu3, He Shengrong1
(1. Nanjing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logy,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210012,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3. Xinjiang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Urumqi 830049, China)
3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可按下列順序刊出其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也可刊登通信作者的聯系電話和電子信箱(Email)。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作為標識。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的標識后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分隔,最后以“。”結束。本刊要刊登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簡介。例:
作者簡介:王 歡(1971—),男(壯族),陜西西安人,西北工業大學太陽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199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修,主要從事太陽能利用研究。Email:wanghuan@sohu.com
通信作者:格式同“作者簡介”
4 基金項目
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分號“;”分隔。項目后給出編號,編號用()括起。例: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H29B04)和863計劃(2012AA101901)聯合資助
5 摘 要
(1)中文摘要的編寫執行GB6447-86規定,英文摘要字數原則上應不少于500個實詞。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應出現圖、表、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術語和縮略語。
(2)摘要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綜述性、評論性文章可寫指示性摘要。
(3)中文摘要需簡明扼要,英文摘要需詳細介紹論文主要內容,中英文摘要不需要嚴格一一對應。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標識;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標識。
6 關鍵詞
(1)一般選3~8個關鍵詞。按GB/T3860的原則和方法參照各種詞表和工具書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以及文章題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為關鍵詞標出。詞間用分號“;”分隔。
(2)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中文前冠以“關鍵詞:”,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7 中圖分類號
在中文關鍵詞的下方,按《中國圖書分類法》(第4版)給出本篇文章的“中圖分類號:”。文章一般標識1個分類號,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識2個或3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一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
8 文獻標識碼
在“中圖分類號:”后空兩格,填寫本文的“文獻標識碼;”。文獻標識碼共設以下5種:
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綜述、特約評論等);D——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
9 正 文
(1)所有標題號均左頂格排。(2)標題號格式如下:
0 前言(引言)
1 ××××××第一級;
1.1 ×××××第二級;
1.1.1 ××××第三級;
10 文章中的圖表
(1)本刊規定,一般每篇文章圖表總數不超過6幅/篇,均應編排序號。圖表題名應簡短確切,中英文對照。
(2)圖包括曲線圖、柱狀直方圖、構造圖、示意圖、流程圖、記錄圖、布置圖、地圖、照片等。坐標圖用直角坐標圖,應標明坐標名及其國際單位。圖表中變量名與單位之間用“/”分隔,復合單位采用指數積形式。
(3)計算機繪圖應選取合適比例,圖中字母變量均用斜體、字號用“7磅”,以便直接使用;主要線條均用細實線(不小于0.6mm)、粗細均勻,多條圖線之間用阿拉伯數字標識、清晰可辨,曲線過度圓滑。
(4)圖、表均應具有自明性,即圖、圖題、圖注(例)清楚明了。如數據已繪成曲線圖,可不再重復列表。圖表題名(包括子圖名稱)應簡短確切,且含中英文對照。另外,表頭、圖中坐標名稱、圖例名稱、以及表注和圖注等內容均應有中英文對照。中英文內容要求一致,且英文翻譯必須準確。
(5)表格采用國際通用的三線表。表的各欄均應標明“量或測試項目、標準規定符號、單位”,表中的縮略詞和量的符號必須與正文中的一致。
11 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數量:一般研究論文約30篇參考文獻,綜述論文不少于40篇參考文獻
(2)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著錄。主要責任者在3名以內的,全部列出;超過3名時,后面加“等.”字樣。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隔。
(3)參考文獻類型及標識:
參考文獻類型 專著 論文集 報紙文章 期刊文章 學位論文 報告 標準 專利
文獻類型標識 M C N J D R S P
其他未說明的文獻,建議采用單字母“Z”。
(4)文后參考文獻編排格式: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其他責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例:[1]褚福磊,彭志科,馮志鵬,等. 機械故障診斷中的現代信號處理方法[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2] 辛希孟.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胡爽吉.梳齒式辣椒采摘裝置的設計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2
[4]呂彬.車輛前輪轉向機構優化設計[R].北京: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及應用電子技術學院,2012.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例:[5]劉 忠,李保國.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前后黃土高原地區糧食生產時空變化[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1):1-8
c.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原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例:[6]劉黎明.土地資源學的學科定位與發展前景[C]//張海風,胡建平.土地資源學的開創與發展.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28-35.
d.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 .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7]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e.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
例:[8]成都勘探設計研究院.DL/T5195-2004水工隧洞設計規范[S].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f.專利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 .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例:[9]福建農林大學.一種振動式烏龍茶做青機及烏龍茶做青方法[P].中國專利:2005 10045436.3,2007-05-30.
g.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的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例:[10]何麗虹.我國設施園藝栽培面積已突破210萬公頃[EB/OL]. http://www.amic.agri.gov.cn/nxtwebfreamwork/html/0/1788.htm,2002-06-26.
h.各種未定義類型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11]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省情概況[Z].http://www.sxsdq.cn/sqgk/.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41號 農業工程學報編輯部,100125 電話兼傳真:010-59197077
網址:www.tcsae.org Email: tcsae@tcsae.org
《農業工程學報》作者須知
《農業工程學報》是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page one 等多家國內外權威或著名檢索機構收錄,作者分布覆蓋全國85%地區,也有國外學者的成果報道,國內外公開發行,為半月刊,大16開本。讀者對象為農業工程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及生產科技人員、技術管理及推廣人員和大院校師生。
1、報道范圍 主要刊登農業工程學科領域的應用技術基礎研究、農業水土工程、農業機械與農業機械化工程、設施農業與生物環境控制工程、農村能源農業廢棄物處理與環保工程、農產品產后處理與加工工程、農業自動化與農業信息技術、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綜述及專家論壇、以及實用技術研究及生產實踐運用成果報告。
2、論文說明 作者投稿同時附上論文說明,內容包括(1) 本研究的理論和學術水平,實用價值等;解決的關鍵問題或有何創新;(2)對領域較新內容的論文,可介紹4-5名國內外同行專家(回避與作者有關者)的有關研究情況,如涉及學術觀點有分歧的內容時,可聲明需回避的審稿專家;(3)初審通過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關課題管理單位證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論著簡介,論文基金項目的批準件的復印件。
3、基本要求 要求投稿必須為未公開發表的原始研究論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創新。論文觀點明確、材料翔實、數據正確、論證合理,綜述性論文應是農業工程科學及其某一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預測發展趨勢,結合個人研究提出啟發性評價及見解,字數7000字左右。
本刊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投稿請按現行的國家標準及規范撰寫稿件;單位采用國際單位制,用相應的規范符號表示。其他要求詳見《農業工程學報》投稿須知。
研究論文一般要求在引言部分簡單綜述國內外最新的有關研究,參考文獻要有足夠的數量,包括國外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水平及未解決的問題,本文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一般的,建議參考文獻數量:研究論文10篇、綜述性論文30篇左右,篇數無硬性規定,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務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寫出。本刊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文后參考文獻表,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在正文引用處有關細節請參閱GB7714。要求文末必須有簡單明確的研究結論或結語,與引言提出的研究目標呼應。
4、責任及權利 作者請勿一稿多投,論文責任者屬實,署名作者的人數和順序由作者自定,注意保守國家機密無政治差錯,文責由作者自負。通過初審的稿件按編輯部通知及時繳納審稿費,通過"三審"的稿件,刊發前按編輯部通知及時繳納版面費(發表費)。論文一旦刊出,文稿的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外,一般屬作者所有,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作者稿件一經錄用,將同時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請在投稿時提出聲明,否則將視為同意這些有利于擴大本刊影響、有助于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舉措。編輯部按國家有關規定付給作者稿酬(包括該文隨本刊被其他媒體轉載的稿費)并贈送當期期刊2份(均對第一作者或指定為聯系人的作者)。稿件刊登與否均由"三審"通過與否來決定,根據審稿意見編輯部可將稿件安排在本刊的有關欄目,擬或于近期的增刊中發表。依照《著作權法》規定,論文發表前編輯部進行文字性加工、修改、刪節,必要時可以進行內容的修改,如作者不同意論文的上述處理,需在投稿時聲明。
稿件一旦在本刊發表,將隨本刊在其他媒體上刊載,如不同意請在投稿時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