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q0oyq"><dd id="q0oyq"></dd></s>
    <center id="q0oyq"><table id="q0oyq"></table></center>
    <center id="q0oyq"><object id="q0oyq"></object></center><dl id="q0oyq"></dl>
    <dl id="q0oyq"></dl>
    <input id="q0oyq"><dd id="q0oyq"></dd></input>
    加急見刊
    主頁 > 學術期刊 > 生態(tài)毒理學報 > 生態(tài)毒理學報投稿要求

    生態(tài)毒理學報投稿要求

    2024-11-9 10:30:00

    生態(tài)毒理學報雜志投稿須知:

    1、論文題名: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nèi)容,一般在20~25字以內(nèi)。

    2、論文摘要:摘要應是對論文內(nèi)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應以第3人稱寫,避免使用“本文研究了……”、“作者研究了……”等字樣;摘要應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包含與論文同等數(shù)量的主要信息;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對應,無語言表達錯誤,符合英文語言習慣;為便于國際交流,英文摘要可適當詳細、篇幅適當加長。

    3、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8個;應盡量使用主題詞;應避免將詞組作為關鍵詞。

    4、引言:引言部分應該有2個功能:一是對本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綜述,如哪些研究者進行了什么研究,得到了什么結果,存在哪些不足?二是突出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和研究意義,這一點是承接于文獻綜述的,既然目前的研究存在不足,為此本文進行了哪些工作,與前人工作有何不同。引言中應著重論述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行文要有根有據(jù),要提供必要的引文出處。

    5、正文:正文部分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明確交待所用實驗方法與實驗材料、實驗儀器和實驗條件。為了提高發(fā)表文章的質(zhì)量,突出作者的原創(chuàng)性工作,本刊要求將實驗結果和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分為2大節(jié)(文章一般分為引言、試驗部分、結果、討論4部分)敘述。具體要求如下:(1)結果部分以陳述數(shù)據(jù)為主,如,“通過...試驗,得到...結果,如圖(表)...所示。”在數(shù)據(jù)之后對結果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但不要作進一步的討論。既要避免只出現(xiàn)干巴巴的圖、表而無文字的情況,也要避免文字敘述與數(shù)據(jù)圖、表重復。(2)討論部分在結果部分所列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地分析、討論,與已有的規(guī)律、結果進行對比,深入挖掘本研究所得結果的意義。

    6、結論:由于摘要部分已包含文中的主要結論,為避免重復,本刊要求不設結論部分。

    7、致謝:可在致謝部分對項目資助機構、為作者完成項目或完成本文提供過幫助的機構或個人提出感謝。

    8、參考文獻表:引用他人觀點、數(shù)據(jù)、圖表及引用他人實驗方法、公式時必須注明出處(參考文獻或注解)。尚未公開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資料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只能以頁下注解的形式列出出處。本刊引文標注和參考表著錄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在引用文獻后應立即在括號內(nèi)標注著者、出版年份,不排引文序號。為便于國際交流,本刊要求作者分別著錄中文參考文獻表和英文參考文獻表。其中,中文參考文獻表僅著錄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英文參考文獻表除著錄原始文種為英文的文獻外,還應將原始文種為中文的文獻條目譯成英文(對于期刊或文集,英譯以原文獻的英文摘要為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新县| 耒阳市| 海晏县| 东安县| 威海市| 揭西县| 梅河口市| 东山县| 长汀县| 南汇区| 无为县| 温泉县| 秀山| 临颍县| 陆川县| 芜湖县| 安仁县| 博野县| 池州市| 灵璧县| 阿尔山市| 宝清县| 博湖县| 赫章县| 惠东县| 青浦区| 岳普湖县| 琼海市| 呼伦贝尔市| 黄石市| 丹凤县| 缙云县| 清丰县| 定结县| 武清区| 临漳县| 德化县| 阜康市| 富民县| 康乐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