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科學審稿周期是多久?
2024-11-9 10:30:00
中國醫藥科學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中國醫藥科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與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醫藥專業學術期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為本刊親筆題寫了刊名;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何魯麗,為本刊寫了:“辦好中國醫藥科學雜志,促進醫藥科技創新與交流”的題詞。
本刊在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國衛副委員長出任名譽主任,全國人大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出任主任委員,50多位國家和省級醫藥衛生主管部門、專業學(協)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領導和40多位德高望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國醫大師出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的顧問委員會;同時還建立了由1000多位醫藥科研、醫藥教育、臨床醫護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中青年專家出任本刊編委、審稿專家的編審隊伍;并聘任胡大一等近20位各個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擔任本刊欄目主編。
本刊為半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 11-6006/R,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0616,郵發代號:82-519,每期定價30元。本刊系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所發文章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檢索系統、萬方數據、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及本刊網站全文上網。
本刊立足醫藥科研、教育和臨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內外醫藥衛生界及相關行業,及時、準確地宣傳我國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的政策與法規,客觀、全面地報道醫藥衛生科研進展和行業發展動態,積極、快速地發布國內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論、新觀點、新發現、新技術、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經驗等原創論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傳遞醫藥科研資訊,廣泛而深入地促進中外醫藥學術交流。
本刊堅持“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和實用性”的辦刊方針,以“報道醫藥研究進展、反映醫藥發展動態、推廣醫藥創新成果、普及醫藥適用技術、交流醫藥臨床經驗、探討醫藥工作熱點、服務醫藥科研人員,促進醫藥科學發展”為宗旨。設有科研動態、專題報道、專家論壇、基礎醫學、藥物研究、論著、綜述、生物醫藥、藥理與毒理、藥品鑒定、臨床研究、藥物與臨床、病理分析、臨床護理、數字醫學、影像與介入、麻醉與鎮痛、醫學影像、醫學檢驗、中醫中藥、新藥評價、藥物經濟學、制劑與技術、醫療器材、制藥裝備、個案報道、誤診誤治、醫藥教育、科研管理、科學監管、政策法規、調查研究、經營管理、工作探討、學術爭鳴、醫藥資訊、業界關注、聲音、人物訪談等30多個欄目。報道內容不僅涵蓋醫學、藥學科研、教育和臨床各個學科,還涉及醫療器械、醫療和藥品管理與經營、醫藥政策與法規等。同時,我們將致力于宣傳醫藥科研人員的卓越貢獻,為優化醫藥科研人員的科研環境建言獻策;鼎力捍衛醫藥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及時揭露醫藥偽科學和打擊醫藥領域的欺詐行為。讀者和服務對象以醫學、藥學科研、教育、臨床醫護人員為主,兼顧醫療、藥品、器械設備、衛生防疫、醫藥衛生監管等醫藥相關機構的管理與經營人員。
本刊以“出版周期短、報道時效強、涉及學科廣、審稿專家多、編輯業務精、審稿速度快、發稿周期短和服務意識高”為特色;以科學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關注醫學熱點、崇尚研究創新、鼓勵百家爭鳴、倡導誠實守信、注重學術質量;通過不斷提高編審速度和報道時效,以及優質、高效的服務態度和工作熱情,努力成為廣大醫藥科研人員和熱心于醫藥科學事業的人們進行科研創新與學術交流的堅實平臺和精神家園。
根據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授予與管理辦法》的規定,在本刊發表論文可獲得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分。作者投稿時請將稿件直接發入本刊電子信箱或郵寄到本刊通聯部,來稿須注明每位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科室、郵政編碼、手機號碼、辦公電話和電子信箱等。本刊來稿必復,凡向本刊投稿超過20天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的作者,請盡快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多投。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中路78號樓(大成國際中心B座)708-2室《中國醫藥科學》雜志社
郵政編碼:100124
咨詢電話:010-59625651/2 傳真:010-59625572 投稿信箱:zgyykx@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