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與止血學》雜志為廣州醫(yī)科大學主辦、主管的醫(yī)學專業(yè)性學術期刊,以廣大醫(yī)學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醫(yī)學相關領域內(nèi)領先的科研成果、臨床診療經(jīng)驗以及對臨床有指導作用且與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
1投稿范圍
涵蓋醫(yī)學所有領域與血栓及止血相關的研究。
2投稿須知
2.1投稿方式
《血栓與止血學》雜志不接收紙質(zhì)來稿,稿件需經(jīng)《血栓與止血學》官方唯一稿件管理系統(tǒng)(https://xszx.cbpt.cnki.net/)投送,注冊為作者后選擇目標欄目,來稿需經(jīng)作者單位主管學術機構審核。
如涉及保密問題,需附有關部門審查同意發(fā)表的證明。切勿一稿兩投。投稿時必須注明該文稿是否已在非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或已用其他文種發(fā)表過(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種情形不屬于一稿兩投。
2.2投稿指南
來稿要求對不同的研究設計均應遵守其設計指南,如: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CONSORT(www.consort-statement.org),針對觀察性研究的STROBE(strobe-statement.org),針對系統(tǒng)綜述和meta分析的PRISMA(prisma-statement.org)以及針對診斷準確性研究的STARD(www.stard-statement.org),病例報告寫作清單。
2.3文稿要求
文稿應具創(chuàng)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來稿文字務求準確、精煉、通順、重點突出。所有論文應有中英文標題,摘要一般不超過500字,論著同時要求有中英文摘要。
一般原則: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文采用結構為“引言(背景)”“方法”“結果”“討論”四個部分。其他類型的論文,如:meta分析、病例報告、敘述性綜述和專論可采用不同的格式。
2.3.1論文的一般信息
文題頁須另紙附如下信息。文題、作者信息、聲明【科研誠信聲明、作者貢獻聲明(包括:該研究工作歸屬的具體單位和部門或組織,并要求提供全部作者完整聯(lián)系信息,包括郵寄地址及電子信箱)、作者利益沖突公開聲明】、支持來源(基金資助、儀器、藥品和/或幫助實施論文中研究或撰寫的其他支持)、字數(shù)統(tǒng)計(不含摘要、致謝、表格、圖及參考文獻)、文中圖表數(shù)量。以及《血栓與止血學》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需要單位簽章)。臨床試驗注冊(Trialregistration)機構及注冊號。
2.3.2摘要
原創(chuàng)性研究、系統(tǒng)綜述及meta分析要使用結構式摘要。闡明摘要的目的、方法(研究時間、基本過程中受試者的選擇、場所、測量方法、分析方法)、結果(主要發(fā)現(xiàn)或數(shù)據(jù),給出具體效應值及其統(tǒng)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結論。摘要末尾刊出臨床試驗注冊(Trialregistration)機構及注冊號。同時要求有3-5個關鍵詞。
2.3.3引言(背景)
論文的研究背景或問題的性質(zhì)和意義。闡明該文的具體目的或目標或待驗證的研究假說。只引用直接相關文獻,不涉及文中研究數(shù)據(jù)和結論。
2.3.4方法
清晰描述如何以及為何以某種特定的方法(儀器或試劑則應給出廠家的名稱、地點和操作步驟)進行研究,“方法”部分力求足夠詳細,從而使其他獲得這些資料的人能夠重復出結果。不被人熟知的方法應給出參考文獻并作簡要敘述;如果是新的或改良方法應詳細描述,同時要說明采用的理由并作出評價;如果付費給某個機構,或者與其簽約幫助實施研究(例如資料收集和管理),則應在“方法”部分對此予以詳細說明。
論文的主體是以人或動物為研究對象時,應提供倫理委員會審核文件(包括批準文號),作者應說明該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或動物試驗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qū)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訂的倫理學標準。提供該委員會的批準文件(批準文號著錄于論文中)及以人為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如果沒有正式的倫理委員會,則要說明研究是否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
在受試者選擇與描述時,仔細觀察或試驗對象(健康人或患者,包括對照)的選擇,包括納入和排除標準以及對來源人群的說明。由于在研究設計時,不知道相關信息,如:年齡、性別或種族等與研究的相關性,研究者應盡量在各種類型的研究中納入代表性的人群,至少提供這些變量以及其他相關人口學變量的描述性數(shù)據(jù)資料。
2.3.4.1名詞。準確說明所用全部藥物和化學試劑的通用名、試劑量以及使用途徑。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y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nèi)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注明原詞。中醫(yī)名詞術語按GB/T16751.1/2/3—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證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20348—2006《中醫(yī)基礎理論術語》執(zhí)行,腧穴名稱與部位名詞術語按GB/T12346—2006《腧穴名稱與定位》和GB/T13734—2008《耳穴名稱與定位》執(zhí)行。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注明其通用名稱。中藥應采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注拉丁文名稱。
2.3.4.2計量單位。執(zhí)行GB3100/3101/3102—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所有部分)量和單位》的有關規(guī)定,具體執(zhí)行可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年出版)。
2.3.4.3文字。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12月24日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聞出版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fā)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guī)定》,以1986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fā)布的《簡化字總表》和1988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發(fā)布的《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為準。
2.3.4.4數(shù)字用法。執(zhí)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
2.3.5統(tǒng)計學
詳細描述統(tǒng)計學方法,提供并說明所使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及版本;研究設計和統(tǒng)計學方法參考文獻應盡可能引用標準出版物(標明頁碼);統(tǒng)計術語、縮寫和大多數(shù)符號要做定義;統(tǒng)計學符號按GB/T3358.1—2009《統(tǒng)計學詞匯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一律采用斜體。
2.3.6結果
按照邏輯順序在正文和圖表中描述結果,給出主要和最重要的結果;研究計劃、研究方案時獲得的全部信息;不要在正文中重復圖表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僅需強調(diào)或概述最重要的觀察結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結局指標都應提供數(shù)據(jù);附加或補充材料及技術細節(jié)可放在附錄中置于文末。數(shù)值結果應給出計算的絕對數(shù)。
2.3.7討論
強調(diào)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和重要方面,將結果置于全部相關證據(jù)背景下進行討論;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不能重復具體數(shù)據(jù)和或“引言(背景)”“結果”等已給出其他信息;避免在論據(jù)不足時妄下斷言和結論,注意區(qū)分臨床意義與統(tǒng)計學意義。
2.3.8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執(zhí)行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內(nèi)部刊物、未發(fā)表資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發(fā)表資料)、個人通信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guī)定書寫,不應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只著錄前3人,后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國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后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后標注文獻類型標志。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志代碼參照GB3469—1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可以采用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推薦的NLM′sCitingMedicine(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獻DOI號可著錄在該條文獻最后。
2.3.9圖
2.3.9.1數(shù)字圖。顯示部分輪廓清晰,層次分明,反差適中,無雜亂背景;人體照片只需顯示必要部位;顏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顯示眼或陰部的則需加以遮擋。文稿中的數(shù)字圖像按序連續(xù)編碼隨文,先見文字后見圖。按照圖的數(shù)量按序連續(xù)編碼,在圖的下面要有圖題、圖文;組織病理圖中應有標物尺,染色方法、放大倍數(shù);圖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必須與正文一致,為保持圖的自明性,縮略語應有注釋。
稿件采用后須提供數(shù)據(jù)圖的TIF格式文件,其分辨率應在300dpi或以上,總像素要在150萬像素或以上,去除圖中所有字符,圖中標識另紙標注;森林圖另附word文檔,圖中重點標目詞宜用中文表述。
2.3.9.2曲線圖。圖的大小、比例適中,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高度與寬度之比一般為5∶7;縱橫標目的量和單位符號齊全,置于縱橫坐標軸的外側居中排列。
2.3.9.3條圖。各直條寬度以及各條之間的間隙相等;間隙寬度為直條寬度的1/2,或與之相等;條圖指標數(shù)量的尺度必須從“0”開始,等距,不能折斷;復式條圖一組包括2個及以上的直條,應使用圖例予以說明;同組直條間不留空隙,各組內(nèi)直條排列順序一致。
2.3.9.4半對數(shù)圖。縱坐標沒有“0”點,起點可視情況確定;各單元間距離相同,同一單元內(nèi)不等距。
2.3.9.5點圖。點圖的橫坐標為自變量,縱坐標為因變量,其縱橫軸尺度的起點可不從“0”開始,視情況確定。
2.3.10表
按照統(tǒng)計學制表原則設計,力求結構簡潔,采用三線表;表在正文中依次按序編碼,先見文字后見表;表縱橫標目間為主謂關系,主語在表的左側,謂語在表的右側;表中不設“備注”,需要釋義的可在表中相關處注釋符號,如:a、b、c……等。各欄參數(shù)單位相同,可在表的表題之后的括弧內(nèi),參數(shù)單位不同在各欄的標目詞之后的括弧內(nèi)。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必須與正文一致,縮略語應在表下注釋。
2.3.11作者署名
作者應同時具備以下四項條件:(1)對研究的思路或設計有重要貢獻,或者為研究獲取、分析或解釋數(shù)據(jù);(2)起草研究論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內(nèi)容上對論文進行修改;(3)對將要發(fā)表的版本作最終定稿;(4)同意對研究工作的各個方面承擔責任以確保與論文任何部分的準確性或誠信有關的質(zhì)疑得到恰當?shù)恼{(diào)查和解決。
所有作者應該滿足作者署名的4條標準,而所有滿足以上4條標準者也都應該被確定為作者。未滿足全部4條標準者應該在文后志謝。
通訊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評議及出版過程中主要負責與期刊聯(lián)系的人,并在整個投稿和同行評議過程中應當能及時回答編輯方面的問題,在論文發(fā)表后應及時回復對研究工作的評論。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投稿后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以及所有作者親筆簽名的署名無異議的書面證明。
3稿件撰寫要求
3.1述評
是該專業(yè)領域內(nèi)導向性較強的文章,一般由編輯部約請該領域內(nèi)知名專家撰寫。應對某一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方向進行歸納和評價,其觀點應反映學術界主流趨勢。撰寫時可對某一領域內(nèi)一個具體問題,結合已有的研究結果,介紹作者的經(jīng)驗,表明作者的觀點,并有相應的證據(jù)支持。
3.2綜述(包括meta分析、系統(tǒng)分析)
綜述是對某一領域內(nèi)某一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可結合作者的研究結果和觀點,進行客觀歸納和陳述。應選擇目前研究進展較快的主題,不宜選擇發(fā)展平緩的主題。應盡量選擇5年以內(nèi)的文獻進行綜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稱,應避免直接闡述作者的觀點。
meta分析需嚴格選擇符合要求的文獻(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進行分析,有嚴格的選擇與剔除標準,主題選擇得當,方法科學嚴謹。檢索數(shù)據(jù)庫遴選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獻來源期刊也要進行適當遴選。
3.3論著(包括研究報告、臨床調(diào)查、簡報)
可按序言、資料(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四部分的結構進行撰寫。
前言應簡要闡明研究設計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擬達到的目的,可引用文獻,以200~300字為宜。研究方法中應明確提出研究類型,研究類型的關鍵信息也需在摘要和文題中體現(xiàn)。具體內(nèi)容包括:(1)臨床研究或實驗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顧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非隨機對照研究或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需與方法一一對應,避免出現(xiàn)評論性語句。討論中出現(xiàn)的結果必須在前文結果部分有所表述。
3.4案例分析/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應選擇診治過程有特殊之處,能夠為臨床診治同類病例提供啟示的病例;避免進行罕見病例的簡單累積。病例資料應詳盡,包括主訴、現(xiàn)病史、既往史、體檢、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診斷、治療方式、病理學檢查、預后等。尤其是對診斷、治療有重要參考意義的檢查結果,需重點描述。有創(chuàng)新的治療手段也應詳述。討論部分應結合病例的診治特點進行簡要點評,避免進行文獻綜述。
3.5標準與討論(包括共識與臨床指南、共識與臨床指南解讀)
有科學的前期研究鋪墊,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支持,制定方為學科學術代表群體,內(nèi)容經(jīng)過充分的專家論證。
3.6學術速遞/佳文解讀
以報道國內(nèi)外重要學術進展為主,主要基于重要的學術會議、學術文獻。
3.7專家話診療
對某種血栓性或出血性性疾病的診療現(xiàn)狀,結合作者臨床經(jīng)驗進行闡述,為臨床專家提供疾病診療的學術交流園地,以提高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對血栓性疾病與出血性疾病的診療水平。
4審稿
《血栓與止血學》雜志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輯委員會終審)。審稿過程中保護作者稿件的私密權。對不擬刊用的稿件將告知退稿意見,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時,作者有權申請復議,并提出申訴的文字說明。
5稿件處理時限
審稿周期一般為3個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zhí)后3個月內(nèi)未接到稿件處理情況通知者,則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務必事先與編輯部聯(lián)系,否則將視為一稿多投,作退稿處理并給予相應的處罰。
6“快速通道”發(fā)表
對重大研究成果,可申請“快速通道”發(fā)表,經(jīng)審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4個月內(nèi)出版。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fā)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于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書面說明、省部級或以上圖書館的查新報告及2位專家(非本單位)的推薦信,以說明該項成果的學術價值。申請進入“快速通道”的稿件視情況交納一定的加急審稿費。
7有關著作權事項
7.1
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jié)。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2個月未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7.2
來稿一經(jīng)接受刊登,全體作者親筆簽署《血栓與止血學》雜志論文投送介紹信及授權書、《血栓與止血學》編輯部著作權轉讓授權書寄至本雜志編輯部。論文的專有使用權即歸《血栓與止血學》編輯部所有;《血栓與止血學》編輯部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APP終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論文,未經(jīng)《血栓與止血學》編輯部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7.3
確認稿件刊載后需按通知數(shù)額付相關發(fā)表費用。
8作者申訴
作者對審稿或編輯修改意見不認可,可選擇向編輯部申訴(Email:xsyzxx@gzhmu.edu.cn)。
聯(lián)系方式
-
官網(wǎng)地址:xszx.cbpt.cnki.net
- 投稿郵箱:xsyzxx@gzhmu.edu.cn
- 聯(lián)系電話:020-34152578
- 雜志社地址:廣州市海珠區(qū)昌崗東路250號《血栓與止血學》編輯部
血栓與止血學數(shù)據(jù)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shù)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shù)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shù)占該刊總被引次數(shù)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yè)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nèi)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shù):在給定的時間內(nèi),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熱門評論
石*** :
強烈建議大家不要投該雜志,我投了這個雜志送了五次外審,歷時6個多月,最后讓我發(fā)增刊,我催過好多次,敷衍搪塞我,我們班有個同學投的也是改完后讓發(fā)增刊,再次建議大家不要投!!
2024-02-18 11:00:00
季*** :
昨天被拒了,我6月25號投過去的,交了審稿費,到昨天才拒,5個月啊,幾乎沒有審稿意見,太不尊重投稿人了,我的時間啊,5個月啊,才說不行,還不說原因,讓我情何以堪啊!!!到底怎么回事哦!
2024-02-16 18:26:50
沈*** :
血栓與止血學雜志真的很不錯,該刊的編輯很負責,很熱情,對我的問題耐心的一一解答。非常感謝!外審專家對文章指出的問題,也相當?shù)轿唬瑢ξ恼碌男薷膸椭艽蟆6彝鈱弻<医o人很親切的感覺。
2023-10-09 12:40:20
公伯*** :
兩個審稿人,問題提得比較專業(yè),對于提升論文質(zhì)量很有幫助。仔細閱讀審稿人意見后,認真修改,然后7月21日網(wǎng)上把修改稿提交給編輯。7月28日,接收。很開心,這是工作后的第一篇論文,總之,雜志不錯,很負責任。
2023-05-12 03:18:08
左丘*** :
編輯工作負責,校稿非常細致,對文章疑問點還會主動打電話與作者溝通。個人認為,雜志對創(chuàng)新性要求還是很高的,光是首創(chuàng)都不行,你必須證明你的文章非常有意義。一個很不錯的期刊,大家可以試試。
2023-02-02 20:52:28
夾谷*** :
血栓與止血學的審稿速度很快,一個月左右就接收了,意見就是要求改了下摘要。很快就安排出版了,效率超級棒。
2022-11-18 04:00:33
公冶*** :
質(zhì)量很好,感覺現(xiàn)在這個雜志對錄用稿件要求越來越高了,曾有幸在這個期刊上發(fā)表一篇,現(xiàn)在努力再發(fā)表幾篇,很具不錯。值得大家投稿。尤其是在投稿網(wǎng)投稿。
2022-05-03 05:18:43
屈*** :
血栓與止血學雜志初審復審很快,加起來也就三個多月,復審回來修改后一個多月出來結果,基本可以錄用,但見刊還得很長時間。初審復審專家給的意見都很詳細且嚴謹,很不錯。不過對于著急見刊的同學,本刊不適合選擇,出加急費也挺貴的。總體不錯,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見刊。。
2022-03-10 12:06:01
粱*** :
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8月11號投稿,9月15號回一審意見,兩個審稿人對文章評價都很積極,一審編輯意見大修,9月28號返回,10月20號直接接收。表示編輯很nice,工作效率高。第一篇文章這么順利,真心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望雜志越辦越好。
2021-07-21 22:43:05
溫*** :
投稿后初審很快,只要格式?jīng)]有什么問題,就送外審,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推薦審稿人很重要(可以推薦兩個),也就是說文章的快慢基本取決于審稿人。我的二十多天才有外審消息,但比較幸運,直接退修,提的都是些小問題,但是也不敢輕易,逐條回答,血栓與止血學雜志態(tài)度誠懇基本沒問題。
2020-12-28 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