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q0oyq"><dd id="q0oyq"></dd></s>
    <center id="q0oyq"><table id="q0oyq"></table></center>
    <center id="q0oyq"><object id="q0oyq"></object></center><dl id="q0oyq"></dl>
    <dl id="q0oyq"></dl>
    <input id="q0oyq"><dd id="q0oyq"></dd></input>
    加急見刊
    主頁 > 學術期刊 > 中國醫學創新

    中國醫學創新

    國家級

    《中國醫學創新》雜志由中國保健協會主管,中國保健協會主辦。《中國醫學創新》雜志社編輯出版,國家一類醫學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4985,國內統一刊號CN11-5784/R。本刊為旬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郵發代號82-189,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辦刊宗旨:

    《中國醫學創新》秉承“創新、跨越、引領、發展”的辦刊方針;以“支持創新研究、促進成果轉化、倡導百家爭鳴、推動交流合作”作為辦刊宗旨。

    文稿編審:

    本刊所有稿件來稿后均應用專業的萬方數據庫論文相似度檢測系統及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進行檢查,避免了抄襲稿件和其他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保證稿件的質量。

    本刊充分重視并實施同行專家評審制度,借助本刊30多位醫藥衛生主管部門領導和業界權威人士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和600多位全國醫學各學科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編審委員會的優勢,擁有一支穩定的專業化審稿專家隊伍,所有符合本刊發表要求的稿件均實施同行專家評審制度。

    特別提示:

    論著、綜述文稿一般在6000字左右,臨床與實踐、經驗體會4500字左右,一般文稿不少于4000字。論著應附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數據庫收錄情況:

    《中國醫學創新》已被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俄羅斯《文摘雜志》(AJ,VINITI)、龍源期刊網收錄。201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顯示本刊影響因子為1.690,總被引頻次為18131,基金論文比為0.509。

    2014年12月已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學術期刊認定,為醫藥衛生總論類科技學術期刊;并已申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發展目標:

    《中國醫學創新》正致力于躋身國內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核心學術期刊行列。在此關鍵時刻我們更注重雜志的品質,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引用刊數、基金論文比例等各項學術評價指標,尤其重視國家及省部級基金項目和科研課題類高質量稿件

    主要欄目

    臨床研究、 經驗交流、 論著、 護理管理、 中醫藥研究、 綜述、 醫學綜合、 調查研究、 基礎研究

    收錄與榮譽

    知網收錄國家圖書館館藏維普收錄上海圖書館館藏萬方收錄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CA 化學文摘(美)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醫學創新投稿指南

    一、寫作要求

    1 政治要求: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運用先進理論與先進技術解決醫學上的各種問題,以加速發展我國的醫學科學事業。遵循科學道德,無政治性錯誤,無浮夸,無泄密。

    2 學術要求:本刊為學術類期刊,既要反映我國相關學科學術水平和發展動向,代表國家相關學科發展前沿,又要結合我國當前的醫療水平和實際工作需要,為防病治病工作的順利進行發揮預見和導向作用。

    2.1 選題得當:密切結合國家或地區醫學科技攻關及重點研究項目;密切結合醫療衛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實踐;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2.2 內容體現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1)創新性:學術論文的靈魂。創新性主要表現在:在同類領域中提出了新理論、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在同一原理的基礎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術的創造;研究的樣本數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為嚴格,發現了過去沒有發現的新事實、新現象,提供了新的數據和實驗結果;對原有的技術方法,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區有新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科學性:學術論文的生命。科研設計是科學性的基礎,科研設計是否嚴謹,關系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重現性。科研設計包括專業設計和統計學設計。(3)實用性:科學技術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更應該強調實用性,技術上要行得通,辦得到。除了少量純理論研究的論文以外,大多數醫學學術論文應該結合醫療、預防工作實際。論文的實用價值越大,指導作用越強,就越具有重要性。

    3 寫作要求:論文類型有述評、論著(臨床分析、療效觀察、實驗研究、調查報告等)、病例報告、臨床病理討論、綜述等等。文字表達要求準確、嚴密、簡練、通順,用詞穩妥,語言規范,說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讀性強,最好還有一定的生動性。一般應用科技語體。論著類文章最常用的寫作格式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結果,討論。

    3.1 題名:題名應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不使用標點。題名用詞應有助于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也不宜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

    3.2 作者署名:作者署名是文責自負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標志。作者應是:⑴ 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⑵ 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⑶ 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集體署名的文章應注明通訊作者。

    3.3 摘要:摘要是論文的高度概括、凝練、微型化,應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1)作用:讓讀者了解文章;代替閱讀全文;便于制作二次文獻及收入數據庫。(2)格式: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寫摘要應著重反映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力戒空泛,應列出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并有明確的結論。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 評論和解釋。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稍詳細一些(40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有通訊作者時,應注明通訊作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

    3.4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便于作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一般每篇論文選取2-5個關鍵詞。關鍵詞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關鍵詞可從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自由詞)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關鍵詞使用。要注意首標詞的選用,首標詞應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內容。

    3.5 前言: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論依據、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等。僅需列出切題的參考文獻,無須進行文獻綜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據或結論。不要與摘要雷同。一般不超過250字。比較短的論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3.6 方法:應詳細描述研究對象(人或實驗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及其基本情況,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這部分的描述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

    3.6.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對照者來源、選擇標準及一般情況等。研究對象為實驗動物,需注明動物的名稱、種系、等級、數量、來源 、性別、年齡、體重、飼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等。

    3.6.2 藥品、試劑:使用化學名,并注明劑量、單位、純度、批號、生產單位和生產時間。

    3.6.3 儀器 、設備:應注明名稱、型號、規格、生產單位、精密度或誤差 范圍。無須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 研究設計:應交代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應交代是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屬于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抑或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受試對象的納入和剔除標準等。應圍繞“重復、隨機、對照、均衡”四個基本原則作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3.6.5研究方法:個人創造的方法應詳細說明“方法”的細節,以備他人重復。改進的方法應詳述改進之處,并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原方法的出處。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方法,應以引用文獻的方式給出方法的出處,無須展開描述。

    3.6.6 統計學處理:說明統計學方法及其選擇依據。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3.7 結果:報告研究的結果,不應簡單地羅列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各種原始材料和數據,而必須將其歸納分析,進行必要的統計學處理,得出相應的結論,然后用文字和各種圖表表達出來。結果的敘述應實事求是,簡潔明了,數據準確,層次清楚,合乎邏輯,不能有任何虛假或含混不清,不應與討論內容混淆。

    3.8 討論:討論強調新的和重要的內容,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包括發現的意義及其限度,及對進一步研究的啟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聲稱并暗示工作的優先權。如果不能導出結論,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討論,提出建議、設想、改進的意見或待解決的問題等。應將研究結果與其他有關的研究相聯系,并將本研究的結論與目的相關聯。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結果部分詳述過的資料或數據,和過去文獻已報道的內容。

    3.9 圖:圖應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圖題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意。圖的內容不要與文字、表格重復。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匹配。線條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層次分明,反差適中,沒有 雜亂的背景。病理顯微照片應標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實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應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標度。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發表的圖須注明出處,并附版權所有者同意使用該圖的書面材料。圖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

    3.10 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點突出,簡單明了;主謂分明,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內容不要與文字、插圖重復。表中的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須與正文一致。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一律使用三線表。

    3.11 名詞術語: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明原詞。中西藥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和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縮略語:文題中一般不用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給出其中文全稱。縮略語應盡量少用,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3.12 計量單位:計量單位實行國務院1984年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第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 數字用法:數字的使用,執行《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 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如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3.13 致謝:志謝用于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文字力求簡練,評價得當。原則上應征得被感謝人的書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謝。

    3.14 參考文獻: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主要是說明研究所借鑒的科學依據的出處,以供讀者查閱參考;減少對前人文獻的復述,以節省篇幅;同時,也是對他人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因此,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對待。除了會議消息報道等簡訊外,一般每篇論文均應有參考文獻。論文所列參考文獻應是作者直接閱讀過原著的,而不應是轉引他人的。應選擇近年的文獻,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獻。應注意引用國內的文獻,使讀者了解國內的有關進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參考文獻的格式較嚴,項目較多,稍不注意即出現差錯,使讀者難以查找,因此必須認真核對原著,對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頁碼等,尤應注意準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過3名時,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

    3.15 腳注:腳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基金資助項目等。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在文章首頁地腳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注明項目編號。基金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可按級別依次列出。

    4 初稿的審查:

    (1)布局結構:“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遺漏。“四段式”是基本結構,但應根據論文的具 體內容,作靈活的處理。每篇論文一般均分為幾個部分、若干層次,分別冠以適當的小標題。標題不可過多。同層次標題之間,內容要有聯系,體例應統一。全文的標題要相對均衡。

    (2)正文: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詳略得當。不應過多地插入枝節問題,羅列一大堆資料和數據,以致擾亂甚至淹沒了主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著重介紹有關保證科學性和提供重復驗證的必要信息。評價實驗結果、臨床診斷和治療效果等,一定要說明其標準。在結果分析中,絕不要無選擇地羅列所有資料和數據,但要詳述有意義的結果,包括正面的、陽性的結果和反面的、陰性的結果,有時后者更為重要。討論部分要善于運用自己的資料,闡述自己的觀點,以觀點統率材料,夾敘夾議,最能引人入勝。臨床論文尤其應該用自己的病例統計數據和個案來進行論證。

    (3)圖、表與文字的配合:三者內容不應該重復。核對圖表在文內是否按序標引。

    (4)語法和修辭:要求準確、簡潔、通順、合乎語法和修辭。

    (5)規范化和標準化:注意醫學名詞、簡化漢字、計量單位、標點、符號和數字使用的規范化,第一次使用縮略語時是否寫出全稱,核對參考文獻是否按序標引以及著錄格式是否標準。

    (6)全文審查:認真通讀文稿,檢查有無筆誤、拼寫、打印、計算錯誤等。

    聯系方式

    • 官網地址:www.zgyxcx.com
    • 投稿郵箱:zgyxcx01@vip.163.com
    • 聯系電話:010-63357546
    • 雜志社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菜戶營58號財富西環15A05室

    中國醫學創新數據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熱門評論


    仲孫*** :

    非常專業、專注的一個網站,客服人員很熱情,這個雜志貌似要求很高,投稿一篇,一個月錄用,沒有修改意見。但是版面費貌似有點高啊,不過還可以用。刊物收到了,論文質量不錯,下次還會再來!

    2024-02-14 16:21:28
    魯*** :

    這個雜志好處是審稿很快,沒有學歷歧視,3月份投過去一篇文章,約四五天后收到email說通過審稿,并附有用稿通知書,此雜志水平還是很高的!

    2024-02-09 14:39:32
    夏侯*** :

    從我個人投稿經歷講,中國醫學創新雜志還是不錯的,審稿意見很有幫助,編輯很負責,我的文章一周左右一審回來的,修后審,之后從二次審到錄用共經歷了將近20天。

    2024-01-01 19:53:18
    閆*** :

    審稿很認真,關鍵是專業!!!!編輯態度很好,和其他期刊編輯相比好很多。而且整體來說,不算慢。以后還會會考慮投中國醫學創新的~!推薦!

    2023-09-26 10:26:34
    公冶*** :

    審稿速度很快,1月25號發出,2月7號除夕收到的回復郵件,被錄用了,但編輯老師的建議很好,謝謝!感覺不錯,個人需要繼續努力!.....類的雜志點評很少,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2023-04-05 10:23:52
    閭丘*** :

    網上投稿后還要郵寄紙質版到編輯部。初審大概一周左右,隨后進入外審程序。近兩個月網上的狀態變成“二審已審回”;按照修改意見修改后以電子郵件形式提交,大概一周后收到錄用通知。

    2023-04-04 23:30:50
    勞*** :

    7.12投稿,稿件7.27號審回,一個審稿人修改后發表,另一個直接拒稿,第三個審稿人修改后發表。文章8.5號修回,到很久還沒有消息。打電話問說以前的一個審稿人很忙,又給我換了一個,好難。。最后于9月26號錄用。

    2023-03-18 06:40:53
    軒轅*** :

    從投稿到正式錄用大概3個多月,1月投的文章,4月5多號錄用,投稿后一個月專家給了審稿意見,非常中肯有見解。對文章小修了一次,審稿速度算比較快的。這是我第一篇被錄用的核心文章,還是比較開心的。

    2023-02-08 12:47:45
    樂正*** :

    贊一下,全程1個月,中國醫學創新雜志編輯非常負責,時間基本不會在編輯那里耽擱,周末和晚上都在處理稿件。審稿意見也很中肯,小修后接受。強烈推薦!

    2022-04-23 12:51:41
    唐*** :

    中國醫學創新雜志的編輯很認真很負責,態度特別親切,效率很高。審稿的速度特別快,我的文章從投稿到錄用一共不到2個月的時間。編輯老師真的好好,從文章草稿的批注上就可以看出老師的認真負責。

    2020-11-25 11:41:40

    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林州市| 济源市| 新田县| 科技| 黔东| 伊川县| 黎平县| 仁寿县| 昭通市| 常德市| 稻城县| 林西县| 都兰县| 木兰县| 德安县| 曲沃县| 宜城市| 贵南县| 新竹县| 阿合奇县| 济阳县| 修武县| 六安市| 贞丰县| 九龙坡区| 宁德市| 醴陵市| 密云县| 新源县| 陆川县| 汾西县| 德江县| 临漳县| 万盛区| 尉犁县| 珠海市| 连州市| 武陟县| 高雄县|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