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職稱科普發表要求,醫護人員如何完成科普?
根據《廣西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全區通用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科普作品是高級職稱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業績成果。這些條件明確規定了三種主要形式的科普作品:
首先是在公開發行的期刊和報刊上發表文章。要求作者以獨著或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5篇以上科普文章,每篇不少于1500字。其次是編寫科普專著。作者需作為副主編以上身份,參與編寫公開出版的科普專著,字數不少于5萬字。最后是在官方主流媒體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或發表音視頻作品。要求作者每年平均不少于2場講座或2條音視頻作品,且必須在各級官方主流媒體上發表。
選擇合適的期刊和報刊
對于大多數作者而言,在公開發行的期刊和報刊上發表科普文章是最直接且可行的方式。然而,選擇合適的期刊和報刊是關鍵一步。
小編推薦《家庭保健報》。《家庭保健報》由黑龍江日報集團主管主辦的全國重點衛生報紙,國內連續出版號CN23-0022 ,郵發代號13-3 ,每周三出版,收稿字符為1800字以內。《家庭保健報》公開發行、一號一刊、一期一報,不會有增刊或擴刊,是廣西醫護人員投稿科普文章的理想選擇。
編寫科普專著
參與編寫科普專著是另一種實現科普作品要求的方式,但相對較為復雜。科普專著不僅要求內容豐富、詳實,還需達到不少于5萬字的字數要求。此外,作者需要至少擔任副主編以上的角色,這對個人的學術水平和知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出版方式上,作者可以選擇公費出書或自費出書。公費出書由出版社承擔費用,對內容質量和作者資質要求較高,出版時間較長,但市場價值較高。自費出書則由作者自己承擔費用,對內容質量要求相對較低,出版時間較短,但市場前景有限。作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和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出版方式,并確保專著內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在官方主流媒體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或發表音視頻作品
通過官方主流媒體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或發表音視頻作品,是第三種滿足科普作品要求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作者的資質和影響力要求較高,需要在省級以上的官方媒體平臺進行發布。盡管這種方式門檻較高,但在當今短視頻時代,音視頻作品已成為一種有效的科普傳播方式,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作者需要注意的是,音視頻作品必須在官方主流媒體上發表,且需要保留發表記錄。此外,音視頻作品的內容應當科學準確,通俗易懂,以確保其科普效果和權威性。
投稿的注意事項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作者在投稿時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文章質量是關鍵。科普文章應當內容科學準確,語言通俗易懂,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其次,作者應保留所有投稿記錄,以備職稱評審時使用。最后,選題方向要緊扣本專業知識,關注社會熱點和大眾關心的健康問題,以提高科普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