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圖書情報技術審稿周期是多久?
2024-11-9 10:30:00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審稿周期為1-3個月。
重要通知《現代圖書情報技術》已更名為《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
1期刊定位
《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Data Analysi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的學術性專業期刊。期刊創刊于2017年,由《現代圖書情報技術》(1985-2016)更名。期刊聚焦各行各業中以大數據為基礎、依靠復雜挖掘分析、進行知識發現與預測、支持決策分析和政策制定的研究與應用,致力于提供理論指導、技術支持和最佳實踐。
《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期刊依靠并融匯計算機科學、科學計量學、社會計量學、網絡計量學、數據科學、管理科學、預測分析、循證政策分析等領域,幫助人們從數據發現知識、從知識提煉智慧(洞察力)、從知識和智慧推演并設計解決方案,并且嵌入到知識密集和知識驅動的各行各業流程管理和決策支持。
2征文主題
期刊廣泛吸納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情報科學以及數字科研、數字教育和數字文化等領域的技術與方法,研究數據驅動的語義計算、內容分析、數據挖掘、知識發現、智能管理和決策支持等方面的技術、方法、系統以及支撐設施、政策與機制等,尤其是聚焦從海量、異構、分布、動態、甚至富媒體數據中挖掘和發現知識以支持研究、管理和決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主題領域包括:
(1)基于大規模數據的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新技術與新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社會網絡分析、知識圖譜、輿情監測、競爭情報分析、產業技術分析、競爭力評價、決策分析以及循證政策分析等。所涉及數據包括各類元數據、文本與網絡數據、市場數據、社會數據、科學數據、多媒介數據等。
(2)基于知識組織、支持智能檢索與分析的知識基礎設施建設。尤其針對科學數據集與智能實驗室、教育數據集與智能校園、社會與管理數據集和智能社會管理、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科技館/數字出版平臺以及各個領域的大數據化知識基礎設施,所涉及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語義標注、知識組織、數據監管、關聯數據、數據融匯、語義化平臺、智能化流程、可視化管理與決策等。
(3)利用知識計算和知識發現技術驅動、優化和監控各類管理、服務、創新流程與機制的方法、技術和系統。包括但不局限于新型語義化學術交流體系、移動交互知識服務系統、合作交互知識管理機制、數字教育組織與管理、數字科研組織與管理、開放數字創客空間、智能化電子政務、智能化應急管理等。
3選題范圍特別說明
因期刊投稿量迅速增加,為保證刊物主題范圍具有明確的聚焦性專指性、保證刊物發文的鮮明研究性質和可靠研究質量、保證同行評審專家和編輯部對研究主題的可靠審查能力,進一步梳理《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目前階段選題受理范圍:
(1)利用文本或其他非結構化內容的研究、或利用文本或其他非結構化內容和數值型內容相結合的研究,或融合多類復雜內容的研究。一般情況下避免特定學科純數值型的領域信息學或行業數值分析研究。
(2)針對語義分析、實體與實體關系挖掘、知識組織體系構建與融匯、知識圖譜構建與融匯等的研究。一般情況下避免單純數據處理技術或數值統計分析型的研究。
(3)針對重要問題和應用、面向決策知識發現的基于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指標的計量分析研究(例如文獻計量、科學計量、社會計量、政策計算分析等)。一般情況下避免純數學方法或專業理論的研究。
(4)利用復雜的多類數據來源、基于語義信息與知識組織機制及其集成融匯分析的集成知識服務系統的研究。一般情況下避免純信息系統構建與建設方面的研究。
(5)本刊強調研究性論文,強調論文以數據及其分析為基礎、提出新方法新技術、進行規范對比驗證。除對本刊覆蓋主題范圍進行態勢分析預測的稿件外,本刊一般不收錄:采用已有技術方法完成的純情報分析類或工程建設類稿件;缺乏理論總結高度和深度的思辨分析類或簡單評述類稿件;不收錄數據來源不清、工具方法不清、對比驗證不清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