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氣象審稿周期是多久?
2024-11-9 10:30:00
干旱氣象審稿周期為1-3個月。
《干旱氣象》由中國氣象局主管,甘肅省氣象局主辦,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承辦。《干旱氣象》定位為我國干旱氣象領域科學研究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反映有關干旱氣象監測、預測和評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干旱氣象整體研究和應用水平,面向所有干旱、半干旱區,面向全國及全球,旨在成為干旱氣象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期刊。
《干旱氣象》主要刊載干旱氣象及相關領域學科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研究綜述、簡評,國內外干旱氣象研究發展動態綜合評述、學術爭鳴及相關學術活動。具體包括國內外重大干旱事件分析、全球及干旱區氣候變化、干旱氣象災害評估及對策研究、水文與水資源、生態與環境、農業與氣象、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的應用等。《干旱氣象》辟有研究論文、短論、應用技術報告、綜合評述和學術爭鳴等欄目。
《干旱氣象》為干旱氣象學研究及相關領域(水文、生態、地理、環境等)的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對干旱氣象學及相關領域研究和技術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021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板)(CJCR)顯示:《干旱氣象》在所有核心期刊(2084種)中2020年核心影響因子(1.532)排名第222,在20種大氣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1,在25種地理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0;總被引頻次(1550)在所有核心期刊中排名第652,在大氣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在地理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3名。
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1版)(中國知網)顯示:《干旱氣象》2020年復合影響因子為1.908,他引影響因子1.196,影響因子學科排名第10(共36刊);復合總被引頻次2278,他引率0.78,基金論文比0.99,期刊綜合影響力指數CI在學科(大氣科學)排名第9(共36刊)。2020年《干旱氣象》繼2019年邁入中國知網期刊Q1區(核心期刊)后繼續保持在Q1區,該領域36刊中只有9刊在Q1區,甘肅地區該領域《干旱氣象》與《高原氣象》在列。
2021年11月,中國科協官網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干旱氣象》入選“地質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等級,該領域共有613種期刊,入選T1等級的期刊有56種,入選T2等級的期刊有141種,《干旱氣象》入選T2等級標志期刊進入這一領域知名期刊行列。
《干旱氣象》為《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期刊,武漢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研究報告》來源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群》《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等平臺全文收錄期刊。2018年起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收錄。
《干旱氣象》2010年建成期刊網站,2020年開始有微信公眾號,且《干旱氣象》每期文章在期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免費全文開放閱讀。2013年《干旱氣象》納入資源環境科技期刊集群(LoRES),LoRES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建設的西部期刊展示的重要平臺;2014年《干旱氣象》成為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ChinaOpenAccessJournals,COAJ)收錄期刊。